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
發布日期:2017-9-26 15:30:38任何過敏都是再次接觸同類物質而形成的。第一次接觸某物質,過敏體質的人在體質會產生一種對接觸物對抗的物質,叫抗體。第二次再接觸該物質(或化學結構相似的)時,抗體和該物質就要發生抗原抗體反應,產生一系列過敏癥狀。比如:青霉素進入人體后水解為青霉烯酸,青霉烯酸與體內組織蛋白結合生成青霉噻唑蛋白,使機全產生相應的抗體(IgE),當再次接觸青霉素時,輕者可出現皮膚紅暈水腫、蕁麻疹。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死亡。
耐藥性和過敏是兩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耐藥性是指長期應用某種藥物,機體就會對該種藥物麻木不仁,不再作出相應的反應(如鎮咳、鎮痛等等)。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是指細菌長期接觸某種殺菌藥物,慢慢便適應了這種藥物環境,致使該藥物的殺菌力下降甚至完全失去殺滅該細菌的能力。產生了耐藥性的細菌嚴格來說已經發生了種的變異,這個變異的新品種對原刺激藥己能對抗,消除這個耐藥應該很難。但可以換一種藥物。
廣譜抗生素不能常吃。因為人體需要有正常菌群,這些菌群對人體是必要的。廣譜抗生素則是通殺。使人體成為一個無菌體。沒有正常菌群的抵抗,致病菌很容易泛濫。
偶而過量服用抗生素也不必驚慌。所有抗生素都會很快從尿中排除。
1998年初,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調查表明,全球共有5000萬人感染了耐藥結核菌,且有2/3的結核病患者處于發生耐藥病例的危險中,這實際上是濫用抗生素的惡果。我國衛生部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近年來對北京地區的大中型醫院進行了長期監測,結果發現竟有40多家醫院使用的抗生素藥占到了全部用藥的35%,有的醫院甚至占到了全部用藥的70%,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因此死亡8萬人!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局日前作出規定,從今年7月1日起零售藥店必須憑執業醫師處方,才能銷售未列入非處方藥藥品目錄的各種抗菌藥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抗真菌藥物)。多家聯手 科學用藥
記者走訪了幾家藥店,只見柜臺上擺放著很多抗生素類藥物,消費者想買啥藥,售貨員都賣。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消費者,“你知道常吃抗生素類藥,對人體有什么危害嗎?”“不知道。反正有病了,什么藥來的快就買什么藥。”當記者把抗生素藥的危害對其講后,她擔心地說:“抗生素藥有這么大危害,以后吃藥可真得注意點。”對于實行這一規定,鐵東一家藥店的負責人說,現在藥店里的藥有2/3是抗生素類藥,實行這一規定對藥店的效益確實造成影響,但這是對消費者的負責。抗生素的危害真是特別大,如有一名患者骨折后,因服用抗生素太多,造成霉菌感染,結果又花了1000多元治霉菌感染。國家規范抗生素類藥真是特別好,但光針對藥店不行,首先醫生得提高認識,醫生不能亂給消費者開這樣的藥,只有大家攜起手來,才能共同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
認識誤區 造成濫用
很多人在使用抗生素方面,由于存在許多模糊認識,因此造成抗生素濫用。據藥學專家分析,人們在對抗生素認識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一是認為抗生素越貴越好,治病越有效。其實每種抗生素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比如紅霉素是老牌抗生素,價格很便宜,它對于軍團菌和支原體感染的肺炎具有相當好的療效,而價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類的抗生素對付這些病就不如紅霉素。藥品不是普通商品,“便宜沒好貨”的規律并不適用藥品。只要使用得當,幾分錢一片的藥也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療效。二是隨意濫用。最典型的就是許多人用抗生素治療感冒。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抗生素能抗細菌和某些微生物,但不抗病毒,如果亂用抗生素,只會增大副作用,并使機體產生耐藥性。三是不按醫囑服藥。一些人患病后,病情較重時能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便隨心所欲。抗生素的藥效有賴于其有效的血藥濃度,如達不到有效的血藥濃度,不但不能徹底殺滅細菌,反而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四是認為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把幾種抗生素一起服用。結果致使大量耐藥菌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費用越來越高。例如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兒童濫用 危害驚人
在記者采寫此篇報道時,來自哈爾濱最新一組調查數字令人震驚:三成聾兒是因后天濫用抗生素而被“毒壞”的。據介紹,目前,造成孩子耳聾的原因包括遺傳、感染、疾病、噪音、意外事故、藥物中毒等,其中因藥物中毒造成的耳聾高居榜首。根據臨床統計,目前哈爾濱市約有30%至40%的聾兒系后天在患病過程中,不合理地使用了抗生素而引發耳聾,這還不包括有的母親在妊娠期間濫用抗生素而引發的胎兒耳聾。
現在的家長最看不得孩子生病受罪,一有個感冒發燒時,就趕緊用最好最貴的抗生素,其實這只會導致人體的耐藥性不斷增加,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更嚴重的是,由于兒童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很容易侵害或者潛在地侵害兒童的器官,例如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的損害。
與細菌對抗生素迅速產生的“抵抗力”相對應的,是研究開發一種新抗生素需要很長時間。據悉,醫學工作者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要兩年的時間,抗生素的研制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
- 丁丁穴位壓力刺激貼(腹瀉貼敷穴位神闕穴)
- 【產品名稱】 穴位壓力刺激貼【型號規格】 型號:D型(腹臍部位貼) 規格:60mm×60mm【使用方法】 外用。按摩擦洗穴位處,擦干皮膚表皮水分,撕開包裝袋,將[查看詳情]
- 媽咪好娃娃醫用退熱凝膠(涂抹部位:濕疹、紅腫瘙癢、蚊蟲叮咬部位)
- 【產品名稱】 醫用退熱凝膠【型號規格】 型號: C型 規格:15g【使用方法】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