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雖小,自我保護意識絕不可少!
發布日期:2017-11-9 10:33:26就在昨天,一個爆炸性新聞:攜程幼師虐待幼童的事件。大家看過,家長們個個義憤填殷。就特別想問下這些所謂的ren,你們的良心被狗吃了嗎?你們的心就不會痛嗎?但是“千般呵護,不如自護”。為此,小編針對幼兒園日常生活的意外事故,整理了一些網絡策略!
經相關調查分析,原因總結如下:
1.幼兒不良行為造成的傷害。
目前,很多家長不管孩子,有些幼兒任性、執拗,集體意識差,謙讓、友善不夠,秩序的概念較為淡薄,玩興大發時,容易一擁而上,發生爭搶、擁擠等現象,這些不良的生活。
2.幼兒體質差,容易受傷害。
幼兒由于年齡小,身體重心不穩,動作不協調,反應慢,不靈活,相撞時躲閃能力差,過分替代,因此,意外傷害事件就很難避免。
3.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不足造成的傷害。
我國傳統的兒童保教觀是“保護”、“養育”,兒童在成人的全方位保護下成長起來,他們在意外事故中,表現出不知所措,經驗和能力,從而導致了意外傷害事故的頻頻發生。
如何避免和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孩子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不可避免,但是通過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變消極躲避為積極預防,就能夠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1、養成良好行為,形成自護習慣。
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
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自護習慣。
2、增強幼兒體能。
一些體弱、受保護過度的幼兒,而平時活潑好動、身體健壯的幼兒意外受傷率卻很低。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弱幼兒不愛活動,造成動作不協調、平衡能力差,遇到情況反應慢。由此可見,提高幼兒自護能力相當重要。
3、學習自護常識,培養自護能力。
在災害中,幼兒往往受害最大。如綁架、拐騙等。所以,意外傷害是偶然發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預料的。因此,要學會自護常護,培養自護能力。我們要求自己家中寶寶會撥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單位的電話,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電話的含義。
總而言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幼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幼兒發生事故,大人要負主要責任。。在此,小編呼吁大家:細心呵護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有自我保護意識。
- 媽咪好娃娃穴位壓力刺激貼(積食貼敷穴位神闕穴中脘穴)
- 【產品名稱】 穴位壓力刺激貼【型號規格】 型號: F型(肚臍部位貼) 規格:60mm×60mm【使用方法】 外用。按摩擦洗穴位處,擦干皮膚表皮水分,撕[查看詳情]
- 媽咪好娃娃穴位壓力刺激貼(感冒貼敷穴位大椎、神闕)
- 【產品名稱】 穴位壓力刺激貼【型號規格】 型號:C型 規格:60mm×60mm【使用方法】外用,按摩擦洗穴位處,撕開包裝袋,[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