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中醫(yī)治療方法
發(fā)布日期:2017-10-31 11:14:00 一場秋雨一場涼,馬上就要立秋了,如果換衣不及時,我們的小寶寶得病的機率又高了。其中腹瀉是最愛患的病癥。小兒秋季腹瀉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為流涕、咳嗽、發(fā)熱、咽部疼痛等感冒癥狀,大便每日數(shù)次,且伴有嘔吐、腹痛,容易被誤診為胃腸型感冒。
中醫(yī)治療方法
(一)辨證治療
對于小兒秋季腹瀉,中藥治療秋季腹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中醫(yī)在辨證的同時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往往有效:
1.寒瀉:即孩子過食生冷,或感受風寒后引起的腹瀉。常見發(fā)燒,怕冷無汗,腹痛腹脹,大便清稀,腸鳴。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軟膠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一日1次。
2.熱瀉:即孩子腸胃積熱,或外受暑濕引起腹瀉。常見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黃等癥狀?蛇x用清熱、止痛止瀉中藥治療。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用葛根芩連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
3.傷食瀉:即孩子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的腹瀉。常見腹脹腹痛,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臥不安等癥狀。用藥可服至寶錠,一次1丸,一日2次。
4.脾虛瀉:即孩子久病久瀉,或身體虛弱引起腹瀉。常見面色發(fā)黃,疲倦無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數(shù)多等癥狀。用藥可用啟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二)臍療法
藥物制作: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克,白胡椒5克,石榴皮20克,研成極細末,過篩,置瓷瓶或玻璃瓶中,蓋緊,勿令漏氣受潮。
使用方法:取藥粉適量,用生姜汁調(diào)成糊狀,納入臍孔,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再用繃帶圍繞臍部縛緊,以防脫落。12~24小時后揭去。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24小時痊愈,愈后再貼1天,鞏固療效。
中醫(yī)認為,臍部即神闕穴,內(nèi)連五臟六腑,為沖任經(jīng)氣匯集之處。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臍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其表皮層最薄,局部無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敷臍易于穿透,藥力可直達病所。臍療可調(diào)整腸胃功能,促進吸收,有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三)藥粥療法
山藥扁豆粥:取鮮山藥30克去皮洗凈,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將粳米、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八成熟,再將山藥搗成泥狀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每天2次溫食。具有消暑化濕,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于患兒濕熱并重型腹瀉。
絲瓜葉粥:取鮮絲瓜葉30克,粳米30克。先將絲瓜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5分鐘,再濾取煎汁煮粳米為粥,粥成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之功效,適用于患兒感受外邪,熱重于濕型腹瀉。
茯苓前仁粥:取茯苓粉30克,車前子30克,粳米30克。先將車前子布包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半小時后取出布包,再將茯苓粉、粳米一起放入煎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diào)味,每天早晚各服食1次。具有清熱健脾,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于患兒濕重于熱型腹瀉。
茯苓大棗粥:取茯苓粉30克,大棗15克,粳米30克。先將大棗去核切碎,放入鍋中加水浸泡20分鐘,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入煮成粥,服時加適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補中,利濕止瀉之功效,適用于患兒脾虛久瀉者。
參蓮大棗粥:取黨參10克,蓮子10克,大棗15克,粳米30克。先將黨參、蓮子研成細末,把大棗去核切碎,再將粳米與黨參末、蓮子末、棗肉一起加水適量煮成粥,加白糖少許,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益氣健脾止瀉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之患兒。
糯米固腸粥:取糯米30克,山藥15克。先將糯米炒微黃,山藥研成細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熟后加胡椒面少許,白糖適量調(diào)服,每天2次。具有健脾暖胃,溫中止瀉之功效,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寒型腹瀉。
腹瀉的預(yù)防
1 捏脊療法
操作方法:小兒俯臥,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兒背脊之上,拇指與食指挾住小兒背脊皮膚,拇指后退,食指向前,做翻卷動作,自小兒臀部尾椎開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動,直至背頸交界處的大椎穴,捏3把,再將皮膚提一提。如此,反復(fù)5趟,每天1次。操作時應(yīng)注意用力要適當,不要擰轉(zhuǎn),操作時沿脊柱直線前進,不要歪斜。開始時可能動作遲鈍,不靈巧,但操作幾次后動作就會熟練,以小兒感覺舒適為好。捏脊療法主要用于小兒保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小兒臟腑功能。
2 摩腹療法:
操作者手指張開,覆蓋小兒腹部,力度不宜過重,逆時針按摩,不帶動皮下組織,一般按摩3~5分鐘。此療法主要適用于防治小兒腹瀉。
預(yù)防腹瀉就是把好“病從口入”關(guān)
1、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勿食生、冷的食物,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尤其要做到飯前便后洗凈手;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安全。
2、餐具、炊具用前消毒。
3、保持空氣新鮮。
4、不接觸腹瀉。
5、應(yīng)注意多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yǎng),有助于預(yù)防腸道傳染病。
6、注意保暖,應(yīng)根據(jù)天氣變化來增減衣服。
上一篇:治療小兒腹瀉的家庭護理法
下一篇:小兒腹瀉的三款中醫(yī)小偏方
- 媽咪好娃娃遠紅外貼
- 產(chǎn)品介紹【產(chǎn)品名稱】:媽咪好娃娃遠紅外貼【型號規(guī)格】:A型60mm×60mm【產(chǎn)品成分】:本品由遠紅外布,遠紅外發(fā)射體,離型紙,粘貼部(無紡布,醫(yī)用膠)組成。其[查看詳情]
- 丁丁穴位壓力刺激貼(腹瀉貼敷穴位神闕穴)
- 【產(chǎn)品名稱】 穴位壓力刺激貼【型號規(guī)格】 型號:D型(腹臍部位貼) 規(guī)格:60mm×60mm【使用方法】 外用。按摩擦洗穴位處,擦干皮膚表皮水分,撕開包裝袋,將[查看詳情]
- 媽咪好娃娃醫(yī)用退熱凝膠(涂抹部位:濕疹、紅腫瘙癢、蚊蟲叮咬部位)
- 【產(chǎn)品名稱】 醫(yī)用退熱凝膠【型號規(guī)格】 型號: C型 規(guī)格:15g【使用方法】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