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用藥,慎重!
發布日期:2017-10-31 10:54:26小兒用藥,慎重!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國醫院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也相當嚴重,不合理用藥占用藥者的12%至32%。按照美國藥物不良反應致死占社會人口的1/2200計算,我國每年藥物不良反應致死人數達50余萬人。目前,小兒誤用、濫用藥物的例子舉不勝舉,輕者易產生不良反映,重則可以發生藥物中毒,甚至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為使家長們引起足夠的重視,《健康周刊》特意約請湖南省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艷萍談談小兒用藥安全。
抗菌類藥物
現在廣泛使用的氟派酸、環丙氟派酸易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影響其骨生長發育,尤其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宜使用。還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拉霉素、諾霉素、新霉素等使用過量,會導致孩子的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聽神經發生變性和萎縮,從而可以導致不可逆的耳鳴、兒聾,故小兒應盡量避免使用。
另外,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使用,不能隨意中斷,或者頻繁換藥,一般用藥三天以上無效再遵醫囑有針對性的換藥,或根據檢查的結果來換藥。否則,影響療效,又易產生耐藥性。
激素類藥物
長期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強地松等激素類藥物導致孩子生長發育遲緩,引起骨質疏松而發生骨折,還可引起孩子體內蛋白質、脂肪、糖等營養物質代謝紊亂,抑制蛋白的合成,減少組織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此外,還容易造成孩子免疫功能下降,誘發多種感染性疾病,引起應激性潰瘍。故激素要慎用。
退熱藥
看到孩子發燒,家長十分著急,急于給孩子口服退燒藥,或到醫院打退燒針,實際上,孩子發燒并不需要急于退燒。體溫37.5~38度為低熱,38~39度為中熱,,39度以上為高熱。低熱有利于小兒成長發育。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映,這種反映有利于殲滅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但當體溫達到39度以上就必須用藥,高熱持續過久,可使身體機能失調,由于氧氣和營養的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并肺炎等,而且退熱藥副作用大,非萬不得以不用。如服用阿司匹林,容易患瑞氏綜合癥,尤其對患流感、水痘的小兒,服用阿司匹林更易導致瑞氏綜合癥。 維生素A、D、C,鈣劑、鋅劑等微量元素
現在,家長多注重孩子營養,盲目給孩子補充營養物質。其實,過量服用維生素A可引起毛發枯干、皮疹、瘙癢、厭食、骨痛、頭痛、嘔吐等中毒癥狀,還可影響骨發育,使軟骨細胞產生不可逆的破壞,骨只能長粗,不能長長,使孩子成為一個長不高的矮子。維生素過量可引起低熱、嘔吐、腹瀉、厭食甚至軟組織骨化、蛋白尿、腎臟損害等癥,維生素C過量還可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鈣劑服用過量也可引起高鈣血癥、血尿。補鋅過量可引起中毒,如有佝僂病、缺鈣、缺鋅小孩一定要到大醫院兒童保健科進行檢查,并酌情補充,不能濫用,否則適得其反。
下一篇:抗生素對人體的危害